作为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一名老师,王景林一直以来就有把所学管理理论管理知识用于实践的想法,2012年省委组织部开展了“抓党建、促脱贫”的活动,王景林王户庄行政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这一想法终于得以实现。
为民办事恪尽职守
2012年4月份到王户庄行政村任“第一书记”后,王景林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村基层工作中来,充分摸透村情民意。上任伊始,王景林对所包村庄进行大量走访调查,每天骑着自行车在村庄内外考察调研。通过走访,发现群众集中反映的一个问题是村里的电路年久失修,尤其是入冬以来,用电量加大,电灯、电视等常用家电在欠压的情况下也几乎形同虚设,不能正常使用。“点灯还不如点蜡亮堂”,村民经常如是抱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王景林及时与有关单位沟通,并与县供电公司取得联系,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和协商,终于为村子重新免费改造了电网线路,并新增160千瓦电压器。一盏盏灯亮了起来,群众的心里也照得格外温暖。
深入基层,多接触老百姓,多与他们拉家常,多了解一些社情民意,这是王景林一贯坚持的工作原则。他多次组织召开村“两委”会、党员大会、群众代表会,吃透村情民意,为群众办实事。杨集是王户庄村的一个自然村,村里的主干道一直是土路,路面坑坑洼洼、凹凸不平,路况较差,每当雨季或下雨天出行常常受阻,交通条件极为不便,广大村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出行难的问题。王景林任“第一书记”之后,与村“两委”及“致富带头人”杨文锁等群众代表商量,积极与县领导、县交通局等部门协调,终于通过资金自筹加补贴的方式,修建了一条长1200余米、宽4米的水泥公路,改变了杨集村长期以来出行不便的历史。群众都说:“王书记来了可没少给俺办了好事!”
从2012年4月份至今,王景林作为第一书记,通过落实省委省政府脱贫政策,已经在村里实现了“五通十有”,行政村新盖了二层办公小楼,新修建了标准化幼儿园,建立文化书屋,修建了篮球场,建立了卫生保洁制度,制定了村规民约,修渠打井,建设旱涝保收田等等,把党的政策落到实处。
扶困助学一腔热情
第一书记驻村伊始,王景林便开展了入户走访调查,一方面了解民风民俗,一方面走访困难户,寻找这里贫穷落后的原因,由于自己是教师的原因,王景林对贫困户及贫困孩子上学的情况格外关注。他发现这里与我省发达地区相比,特别困难的家庭相对要多,生活水平更低。每个村子都有需要救助的孤寡老人和因贫几近失学的孩子,并且贫困的程度很令人震撼。
居住在同一个地球上,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人们的境遇却如此不同。村里有一户人家,儿子外出打工,一去不复还,杳无音信,80多岁老两口房屋倒塌,带着孙子寄住在村子老旧的办公房里,年迈的老人没有劳动能力,吃饭都靠邻居接济,孙子十多岁了才上一年级。有一位住在安居房里的孤寡老人,睡觉没有棉被,居然搂着自己相依为命的大黄狗取暖。村民吕庆民的父亲2006年因肝癌去世,为了治病不仅把家里能卖的都卖掉了,还欠了很多债,为了上学,他暑假期间在一家食品厂打工,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防水鞋积攒的汗水都能倒出来。村民吕广涛打工从脚手架上摔下来,丧失了劳动能力,大女儿吕振博在鄄城一中读书,几近辍学。王户庄行政村有一个教学点,一二年级孩子挤在两间低矮的砖瓦房内上课,原本是砖铺的地面,可下雨时从校园带进的泥巴使地面凹凸不平,课桌都放不平稳,炭黑涂了一段墙面就算黑板,院子里红砖切了个圈就算做厕所。
每每想到这些,王景林每晚都难以入眠。他一定要行动起来,要为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实际困难。他首先想到了利用我们党和政府的政策,依靠政府来解决问题,通过乡政府为80多岁的两位老人申请了安居房,为吕震博申请了特困生补助,把篮球场建在教学点内硬化了大半个校园。但他认为政策也有管不来顾不过来的情况,也不能包办解决所有困难,我们国家开始富起来了,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也很多,于是他想到了利用社会力量帮扶贫困户和学生。11月底,天气转冷,王景林决定解决贫困老人和儿童过冬棉服问题。他决定通过微博向社会发布信息,可是发布以后没有反应,经过分析,认为空口无凭,人们难以信任,于是他就请大学生村官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技术传播在这里孩子和贫困户的情况,他们一边学习一边利用电脑机软件制作,经过反复修改,花了两周时间,一段把平时拍的照片和视频做成的内容丰富、真实反映贫困家庭、贫困孩子上学的剪辑制作出来了,先后在新浪微博和豆瓣网上发布,山财大在大众网工作的校友司君波通过网络得知他们正在筹集过冬棉衣,电话告知他们 “腾讯新年新衣”活动搞得很大,恰巧在齐鲁网报设了一个衣服收集点,并给他们介绍齐鲁网报张刚大篷车栏目记者林媛媛,通过交谈和观看视频,取得她的支持,有了林记者的热情帮助,很快烟台一位不留姓名的爱心人士致电给他们,捐赠了50多件小学生新棉衣和40多件旧衣服,济南的爱心人不顾雪大雾浓驱车亲自送来40多件成人儿童羽绒服,九三学社山东省委文教委员会也主动联系他们,决定定点帮扶左营乡一个村。
同时,他通过社会捐赠筹集到了5000多元钱,分别用于解决吕振博和吕庆民上学一年的生活费,当两位妈妈接过王景林送上的钱时,吕庆民妈妈激动地她跪在地上就磕头,内向的吕振博妈妈激动地双手不停抖动,眼泪直流,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一辈子都没穿过羽绒服的孤寡老人,当接过衣服时,高兴的像小孩一样直摸头,教学点里的孩子拿着新衣服喜笑颜开。
脱贫致富日夜操劳
脱贫致富该怎么办,王景林急在心里。首先他想到要依托现有资源找到主打产业,推动经济发展。王户庄行政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植桑养蚕,到了08年由于美国大白蛾在该地区非常猖獗,政府大面积喷洒农药,另外多年养殖,细菌抗药性增强,导致养蚕死亡率太高,眼看要丰收了却竹篮打水一场空,村民伤了心。在家里养蚕的村民都是不能外出的老人妇女,信息不灵通,蚕茧价格不稳定,村民植桑养蚕积极性逐年下降,桑园面积逐年减少,由20世纪的500多亩下降至50多亩,考虑到种粮食年亩均收入1000多元,植桑养蚕亩均收入3000至5000元,并且劳动强度不高,老人妇女就可以承担,种2亩地桑树,不外出,一年养两三季,就可以收入上万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生活。尽管养蚕已是夕阳产业,王景林还是想在沒有更好致富门路情况下,再延续几年。为调动积极性,王景林先后去泰安和单县考察耐寒桑苗,利用扶贫资金购置九万多株桑苗,免费发放到村民手中,并在植桑区打了两眼井。他还联系到单县一家缫丝厂签订购销协议,保底价收购蚕茧,并联系山农大向农户提供技术指导。这些举措实施后,村民养蚕积极性有所提高,植桑面积由50多亩扩大至150亩。
当地有养羊的传统,又是粮食主产区,玉米秸杆多,饲料丰富,在家的老人和妇女做饭看孩子之余就放放羊,但多以家庭三五只散养为主,也不讲究养殖科学,只能换点零花钱。王景林看到近几年牛羊肉需求旺盛,市场价格逐年升高,可以推广规模养殖。但规模养殖的问题是投资大,病患风险高。找到几家村民,给他们讲资源讲市场讲效益,均表示有心干,但比起外出打工来养殖有成本、有风险,没有人领头示范,不敢冒险。王景林认真分析后认为要想规模养殖,一要解决资金问题,二要解决养殖经验少的回题,三要解决效益分析的问题,四要找到合适带头人。通过大量走访调查,了解到村里有几位在外务工的青年人很想回乡创业,却苦于找不到项目,并且务工多年积累了一点钱。王景林趁他们麦收之际主动找到他们聊天,给他们详细分析养殖的市场行情和经济效益,给他讲养牛起家的典型案例,并从农村书屋中选出一批养殖书籍送给他们,联系到青州、郓城和嘉祥等地养殖厂参观学习奶牛、肉牛和山羊养殖,并帮助申请政府免息政策小额贷款,请省畜牧局技术员提供疫病防治。最终,两位青年人下决心从事规模养殖,建立了一个羊牛养殖厂,2013年该厂取得较好经济效益,为村民提供了很好示范效应。之后在帮扶残疾人活动中,当村委问及需要什么时,村民都说给买只母羊吧。
植桑养蚕属于夕阳行业,牛羊养殖好多家庭又不具备条件,不能出去打工的妇女很多都闲在家里,既不富裕,又不能出去务工,这些都被王景林看在眼里,就想着帮助这些人就业。通过了解得知,她们都在外边打过工,有很多人从事过服装加工工作,便产生了成立服装厂的想法。当回到济南走访了济南儿童服装厂、鸿天服装外贸易公司、兴昊服装有限公司及韩都衣舍等企业,发现济南、青岛等城市中的服装企业由于用工不足,订单正向相对弱后地区外放,于是便尽力游说他们来村里投资建厂,但这里远离城市交通不便,沒人愿意去。转眼已到2014年6月份,第一书记的工作还有10个月就要结束,王景林很着急,经过再三权衡,决心自己干,待到第一书记期满,转给村里经营。王景林说干就干,拿出自己多年积攒的30多万元,租用一座车间,购置了一批设备,6月中旬开始发出招聘启事,下旬正式开业。刚开始只有18名工人,接的订单也是只有三道工序的小围嘴,开工第一天,由于没有经验,缺针少线或缺零部件或缺个别设备,忙得王景林一整天都没喝上一口水,当天就起了满嘴的泡。服装厂接的第二批衣服是H&M的棉服,量大,工期紧,流水线生产需要30多个熟练工人,车间只有20多人,当王景林听说30多里外的村里有工人没活干,便和技术人员跑去游说,都说太远不去,王景林当场表示开车每天接送,工人们才欣然答应,这样才保证了流水线的正常运行,也保证了这批棉服保质保量及时交货。后来H&M的跟单员是这么评价王景林的:“王书记为工人着想,他们厂的工人干活质量最好。”暑假里为了让妻子来厂帮忙,王景林将读初一的女儿一人留在家里,走时给她买了只够一周吃的熟食、土豆、面条和鸡蛋等食物,本想一周回来,可是服装厂里实在太忙,没想到一个月才回来,当回来时,发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女儿居然能熟练制作炸酱面了,过了几天当说还要去鄄城时,女儿眼里泛着泪花,只说了一句:“你们还要走啊!?”四个月忙下来,由于路况差,又要买零部件,又要接送工人,又要运送生产辅料,又要到处找订单,自己的车跑坏了两条新轮胎,王景林体重一度由156斤降到了140斤。由于得不到休息,细菌乘虚而入,两颗智齿全部烂了只得拔掉。只要付出就有回报,服装厂的工人已由18人发展到40多人,工人工资也由平均1000多元发到了1500多元,村里超市老板的话体现出服装厂存在的意义:“自从服装厂建起来了,我家超市的货物卖得快了,我的店效益增加了不少。”
招商引资东奔西跑
无工不富,无工不强,王景林2012年来到鄄城的第一印象就是这里的发展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发达地区的水平,城市里还是低矮的平房,厂矿企业没有几个,左营乡也只有一个绿豆丸子厂,没有企业,政府不富,百姓也不富。王景林认为应当充分挖掘当地资源,引进大型企业是政府的当务之急,是所有鄄城人的责任,也是第一书记们的责任。
王景林首先想到了自己的大学同学威海魏桥纺织的张总,他打电话告诉她,自己作为第一书记来到鄄城帮扶鄄城左营王户庄村,来到这里了解到这里劳动力丰富,适合纺织企业的发展,此地还发现了盐矿,开展盐化工项目成本低于海化,效益明显,并适时陪同乡长一同前往威海,参观威海魏桥,拜会张总并向其宣传县政府招商引资政策,经过多次来来往往,最终因为两地相距太远,张总另有投资计划而没成功合作。
到了13年末14年初,王景林在查阅股市信息时发现一家上市公司长青集团,正在山东大力开展秸秆发电项目,已经建成3家秸秆发电厂,突然联想到鄄城秸秆资源丰富,县城里还没有热电厂而且也不再审批煤电项目,是否可以引进秸秆发电,既可以解决冬季供暖,又可以解决农民随意燃烧秸秆污染空气的问题。没有该公司联系方式,便通过查阅上市公司基本信息找到对方证券部的电话,又由证券部找到投资部,再由投资部找到负责山东开发项目的迟经理,王景林及时把这些信息汇报给乡党委政府,并最终陪同乡党委书记远赴广东中山的长青集团总部,与该集团老总取得联系,双方一拍即合,后经过多次接触,很快达成协议,目前项目处于实施阶段。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王景林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过程中,始终牢记学校领导的嘱托,担负学校和上级部门赋予的光荣使命,理论联系实际,在相对落后的农村与群众吃住在一起、工作在一起,为民办事恪尽职守,扶困助学一腔热情,脱贫致富日夜操劳,招商引资东奔西走,切实履行了第一书记的职责。